0:23:47

地戲忠魂

一部張藝謀執導的《千里走單騎》,讓人們認識了地戲。真正的地戲,幷不在雲南麗江,而是世居在貴州安順的屯堡人的傳統戲劇。屯堡人自稱是“老漢人”,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,在他們帶面具所跳的地戲當中,還依稀留存着漢文化中已經消失殆盡的勇猛彪悍和尚武精神。讓我們走進屯堡,找回漢族歷史中失落的片段;走近地戲,探尋漢族文化的精神內核。
關鍵字:千里走單騎 張藝謀 地戲
0:23:45

花兒盛開的地方(2)

馬爾薩因爲花兒唱得好,被臨夏州歌舞團聘用。但是他仍然不斷地回到山村,融入鄉間花兒歌手的人羣。他和另一位歌手馬金山約定,在農曆六月初一一起去蓮花山,那裏的花兒會將是花兒歌手們的天下。動身之前,很久沒回家的馬爾薩打算回去看看妻子和兒女。
關鍵字:詩經 花兒 賦比興 押韻
0:23:46

花兒盛開的地方(1)

《詩經》是我國最古老的情歌,我們現在只能看到歌詞的文字記載,而聽不到古人歌唱的聲音了。然而在今天的西北地區,有一種廣爲傳唱的民歌叫作“花兒”,它的唱詞在賦比興和押韻方法上,與《詩經》十分相似。
關鍵字:詩經 花兒 賦比興 押韻
0:23:46

心靈的居所

當承載在傳統建築上的大量地緣特徵和文化記憶,被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毫不留情抹去的時候,我們已經很難像過去是哪樣的,通過觀察一個地方的建築物,來判斷出它所處的地理和文化區域。然而,吊腳樓,這種古老的幹欄式建築,至今任在被包括苗族在內的廣大西南少數民族人民所廣泛使用。建築,作爲人類文明的最大承載體,是瞭解一個民族文化體系的快捷方式。本期節目不但揭示了吊腳樓身上所承載的種種苗文化密碼,也解答了它沒有被現代建築所取代的根本原因。
關鍵字:苗族 吊腳樓 幹欄式建築
0:23:06

高原上的風箏

本期節目講述了一種不爲人知的風箏——滇蜂。在雲南有一種風箏,是忽必烈進入雲南時從中原帶來的。但是這個風箏在雲南特殊的地理環境中,無法適應風力大風向多變的特性,有人就改變了它的結構,做成了蜜蜂的樣子,所以叫做滇蜂。章騰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,認識了這個雲南的風箏,被它迷住,從此開始了尋找滇蜂傳人。爲了做出獨一無二的風箏,章騰雲跋山涉水走遍雲南尋找製作滇蜂的珠子。很多人不理解它的行爲。但是章騰雲繼續着自己的風箏夢。奧運來臨,他又一個自己的滇蜂計劃。要放一串4公里長的滇蜂,他能否實現自己的夢想嗎?
關鍵字:滇蜂 風箏 奧運會
0:23:46

古鎮窯火

遍尋中國大地,我們很難找到原汁原味的民間陶瓷了,但是,人們卻在陝西省澄城的堯頭村,發現了原生態的陶瓷製作技藝。
關鍵字:民間技藝 陶瓷 堯頭村
0:23:46

關中攆兔

在陝西的關中平原,有一種風俗就是家家戶戶都要飼養一種獵犬,當地人管它叫細犬。到了一定時節,人們就會帶着它去打獵。據說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上千年。
關鍵字:獵犬 細犬
0:23:46

再造折花刀

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有一個一萬多人口的民族——保安族。這是一個以打製腰刀聞名於世的民族。他們有一種工藝極其複雜的刀中極品,叫做“折花刀”,剛柔相濟,過去只有貴族才能擁有。然而由於種種原因,折花刀的製作技藝已經失傳了約五十年。2007年,一個保安族的年輕鐵匠正試圖找回這失去的技藝。
關鍵字:折花刀 保安族 腰刀
0:23:36

面具的舞蹈

甘肅永靖縣雖然位於黃河邊上,氣候卻乾旱少雨。當地人每年春天都要舉行祈雨的儀式,如果秋季獲得豐收,還要用跳會的方式答謝神靈。跳會是戴着面具的舞蹈,源於古老的巫術,是一種儺的形式。2007年永靖地區是十年來雨水最豐沛的一年,各村莊將要聯合舉行盛大的跳會活動。
關鍵字:跳會 巫術 祈雨
0:23:45

撒葉爾呵

生活在湖北宜昌長陽的土家族人世代流傳着一種獨特的祭祀歌舞——“撒葉爾呵”。土家人用它來慶祝生死。這種舞蹈表達着土家人豁達的生死觀,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信息。
關鍵字:撒葉爾呵 土家族 祭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