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:25:18

智慧东方 - 百丈禅寺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百丈寺江西省
0:24:46

智慧东方 - 寒山寺的钟声诗歆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寒山寺苏州市
0:26:27

智慧东方 - 天台山国清寺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国清寺台州市
0:25:32

智慧东方 -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情绪压力
0:25:34

智慧东方 - 五台山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圣地山西省
0:25:48

智慧东方 - 西双版纳向佛记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西双版纳
0:25:46

智慧东方 - 香港佛光道

主讲人:邱震海
儒家的仁义礼智,道家的清静无为,释家的悲智行愿,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。然而在历史的显隐之间,中国人遭遇了文化断裂,陷入了道德困境。西方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文明,同时亦带来精神上的污染。从南国到北疆,我们探访普罗大众的信仰世界,桃源问津;从峨眉到九华,我们寻访高僧大德的灵修故事。《智慧东方》分享他们的佛教修行感悟,为你的人生问题指点迷津。
关键字:佛教香港女性信众
0:35:47

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

主讲人:王鲁湘
山东省青州市历史博物馆,有一个佛教造像展厅,这些馆藏造像初看个个残缺不全,甚至破碎不堪,但仔细端详,佛祖慈颜善目,眉宇间一抹智者般的微笑栩栩如生,众菩萨妆扮各显千秋,有的衣着服饰光鲜华丽,有的以贴金、彩绘装点全身,这批工艺如此精湛的佛像,横跨六代王朝,涵盖了五百年的历史。这批佛教造像出自与博物馆仅一墙之隔的古龙寺遗址,因为它们是被集体掩埋在一个小的地窖里,所以出土后被命名为青州龙兴寺佛教造窑藏。这消失了的龙兴和破碎的佛教造像又隐藏着什么要瓣辛酸故事呢?
关键字:佛教造像 古龙寺 龙兴寺
0:35:41

寻访隋唐大运河

主讲人:王鲁湘
中国有两条巨龙,一条是盘踞在高山峻岭上的长城,一条是横跨五大水系的大运河,这两条巨龙是世界级的人类伟大工程。但是一提运河,人们大多数会想到明清之际开通的从北京到杭州的京杭大运河,却对曾经辉煌一时、目前大部分埋藏在地下的隋唐大运河知之甚少。本期智慧东方节目组走访了隋唐运河通济渠有考古发现的几个地方:河南的洛阳、安徽的淮北和宿州。透过这些重见天日的运河遗迹,让这个模糊在岁月中间的人间奇迹多了一些清晰的显影。
关键字:运河遗迹 隋唐大运河
0:36:05

寻礼问今:中国儒家的礼

主讲人:王鲁湘
“国学”这一名词已悄然再次热传于社会。1925年,清华大学率先举起了“国学”大旗,四大导师梁启超、王国维、陈寅恪、赵元任为传承国学薪火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。进入21世纪,国人重新“阐旧邦以辅新命”,开始重温国学来追寻文化上的认同。实际上,“国学”已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五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温情与敬意。
关键字:国学 儒家 礼学